【美食典故】狗不理包子

 

1110142256241983--ss.jpg 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「狗不理」包子是天津的風味小吃,有百餘年的歷史。色白麵柔,薄薄的外皮卻有著十八道的摺痕,形似待放的白菊,內餡鬆軟多湯汁,趁熱地咬上一口,鮮香的湯汁滾滾而出,肥而不膩,味道十分鮮美。遊客到了天津若沒吃到狗不理包子,就等於到了北京卻未登上八達嶺長城般,憾事一樁。相傳它的由來,與鄉下的年輕人進城謀生有關。

        西元1845年(道光25年),有個乳名叫「狗子」的高貴有,在十四歲時,從武清縣(靠近天津市的西北方)楊村來到了天津的劉家蒸食鋪,學做包子謀生。眼明手快的他,在三年的學徒期間,練成了做包子的好手藝,就利用省吃儉用的錢,在附近自立個鋪子,也賣起了包子來。

       「狗子」用半發麵來做包子,色白麵柔,肉餡並放了骨頭湯,咬開後溢出的湯汁,肥而不膩,味道極為鮮美,加上低廉的價格,一時之間,上門的客人川流不息,生意做的紅紅火火。又因,忙著做包子的「狗子」無法和客人打招呼、寒暄,時間一長,人們就把他叫做「狗不理」,久而久之,他所賣的包子也被叫做「狗不理」包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 西元1898年(光緒24年) 的戊戌政變(慈禧太后軟禁光緒皇帝又垂簾聽政)前後,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的袁世凱一嘗到「狗不理」包子的美味,就趕緊進獻「狗不理」包子給慈禧太后,慈禧大快朵頤後說:「山中走獸雲中燕,腹地牛羊海底鮮,不及狗不理包子香矣,食之長壽也」。此後,狗不理包子就成為貢品,名滿天下。天津有句俗諺:「到天津不嘗一嘗『狗不理』包子,等於沒有來過天津。」由此可證,「狗不理」包子在天津是非常受人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to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