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節慶食俗】冬至飲食風俗

 

  

912070853361983--ss.jpg

有香菇等料做湯的鹹湯圓

 

        冬至傳統上是喜慶氣氛濃重的節期。冬至日這一天,北半球黑夜最長,白晝最短,冬至日的前夜稱為「冬至夜」。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,俗諺「冬至交九」,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「數九天」,以九天為一九,九九八十一天,寒冬就會過去,稱為九九數盡。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。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,所以又俗稱「亞歲」。在民間廣泛流傳著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,意指冬至的禮俗如同過新年春節一樣隆重。冬至還有「新正」、「如正」、「喜冬」、「交冬」、「消寒節」、「一陽節」、「履長節」、「小年」 等稱謂。

        蘇州地區過冬至節,親朋好友要用禮盒,送一種類似「春盤」的食品,送節者「提筐擔盒,充斥道路,俗呼冬至盤」。而杭州府,冬至則是「煮赤豆飯,蒸新米糕」。金華人「冬至,各設酒肴」舉家歡慶。中國北方有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,傳說在漢朝的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,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,作成耳朵的樣子,給鄉民們治病補身,這個藥方的名字叫作「祛寒嬌耳湯」,嬌耳就是餃兒。中國南方則有吃湯圓等甜食的習俗,江浙一帶在冬至吃湯圓外,還要吃桂花酒釀,並祭祖,蘇州還有桂花冬釀酒,只在此時節上市。大湯圓有餡的「粉團」是用於晚上祭祖,而無餡較小的粉圓用於早上拜神。祭祖之後還有將湯圓粘在門窗上,稱為「冬節圓」,等乾燥以後再給孩子們吃,有保佑健康成長之用。福建的福州一帶則在冬至吃「米圓」為俗。按惠安人說冬至「故食米圓,凡陽象圓……冬至陽始生,則為米圓,以象陽圓圓也」(《惠安縣誌》)。廣東順德冬至節,各宗族設盛宴,「則以魚肉臘味蜆菜雜烹,環鼎而食之,謂之『邊爐』」。清人多把這種擁爐聚飲稱為「扶陽」。冬至掃墓叫「過冬紙」。

        在台灣冬至的湯圓有紅白兩色,另有較大的湯圓,內包有芝麻、花生、或鮮肉等內餡。 總之,冬至節的由來與「迎陽」的風俗有關,因「凡陽象圓」的思想,使冬至飲食風俗以吃圓形食物為主,最初是乞求來年五穀豐收,後來演變有助陽強身的目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to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